东莞: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公告
2017-02-23 来源: ABBS建筑论坛 阅读:0次
竞赛组织单位: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竞赛组织代理单位:
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一、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2、 项目背景:
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南部,南依巍峨山,北面松木山水库,紧邻大朗象山片区。随着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效应扩大,华为终端总部基地、中集智谷产业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国际化企业和项目陆续进驻,高科技产业体系和人才集聚趋势明显,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将成为自创区乃至东莞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大朗象山片区紧邻园区南部滨湖区,未来该片区将为华为终端、散裂中子源等大企业机构提供上下游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服务的重要作用,成为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的功能扩展地区。未来园区南部滨湖地区及周边统筹协调地区将打造成为区域性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
在此背景下,依据自创区的发展要求和南部滨湖地区的发展基础,结合国内外创新发展趋势,提升城市空间品质,重点将南部滨湖地区建设成为公交慢行主导的就业、家庭、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打造松山湖具有国际魅力的标志性地区,以吸引创新要素集聚,促进收入增长,带动周边发展。围绕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发展需要,在重点打造城市创新区的基础上,同时控制引导扩展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扩展区存量更新,完善地区功能和空间品质,为进一步促进两区整体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本项目拟通过国际竞赛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支撑南部滨湖地区的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并为核心区与扩展区的协调发展提供指引。
3、 竞赛设计任务的范围(最终要求以《技术文件》为准):
本次规划范围由核心区和扩展区两部分构成,总面积约为20.7平方公里。其中,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为核心区),北、西至松木山水库岸线、南至松山湖园区界线、东至莞深高速,面积约为8.9平方公里;大朗象山片区(为扩展区),环湖路、虎岗高速、莞深高速围合的区域,面积为11.8平方公里。
图1 本次国际竞赛规划范围
二、 主要设计任务(最终要求以《技术文件》为准)
1、 竞赛主要设计任务,设计时间约为70个日历天
本次规划工作应立足于步行城市及城市创新区的相关理念与发展定位,从整体层面、分区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层面展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具体方案。核心区范围内通过公交慢行引导土地开发的模式,打造就业、家庭、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扩展区范围内形成对产业、交通、公共空间等各方面要素的控制指引,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1) 核心区工作重点
整体层面应重点关注城市创新区的系统构建,为下层次的分区修补完善与微观设计提供指引依据。基于步行城市及城市创新区的相关理念目标,立足现有基础条件与主要挑战,对南部滨湖地区进行整体的系统构建,为建设公交慢行主导的就业、家庭、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提供系统支撑,包括空间体系构建、服务体系构建、交通体系构建、慢行体系构建、景观体系构建、城市生活轴线规划设计等。具体包括用地布局安排、综合交通组织、慢行交通组织、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构建、整体强度密度分区、整体城市设计控制、城市生活轴选择与塑造等。
分区层面应结合用地批租建设情况与目标愿景,在各次一级区域(下层次空间单元)提出具体的修补完善方案,方案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落地,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些思路理念层面,提出用地性质调整、用地布局优化、建筑方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安排、慢行交通组织、公共空间体系、职住平衡构建的具体方案。最终分片梳理出具体修补完善的具体项目,形成项目库,并对每个项目提出具体的要求。
微观层面应依据整体层面和分区层面的指引要求,重点关注重要空间节点和微空间的设计指引,包括地区公共空间设计指引(南部滨湖地区整体的公共开放空间策划的基础上,分片分类型提出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环湖绿带生态修复指引、环湖绿带的整体设计指引及近期实施区段的景观设计指引、过街设施设计指引、重要节点地区与地段的城市设计指引、重点调整地块的管控指引、华为终端与华为生活区修补完善方案详图等。
(2) 扩展区工作重点
本次工作还须以地区统筹发展为基本原则,提出11.8平方公里扩展区的相关发展指引,包括城市功能对接、产业链对接、用地布局整合、交通及基础设施一体化、空间景观协调、生态环境共建等各方面内容,并形成路网调整指引、慢行系统建设指引、旧村旧厂活化改造、空间景观协调、环境优化提升和用地功能调整指引等具体建议。
本次竞赛并非传统的城市设计竞赛,不是在一片空地上的重新构建与畅想,而是围绕以公交慢行引导土地开发的模式,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就业、家庭、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这一空间愿景,应对比步行城市的理念目标,立足现有条件与现有建设情况基础上去修补、去完善。城市设计思路应从关注物质空间到关注人的需求,从关注建筑形态到关注功能内涵,从关注建筑布局到关注公共空间转变。
2、 本次竞赛的设计成果内容:
本次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册、展板、实体模型、电子文件等。
(1) 文本图册:全部设计成果内容以A3规格缩印编排装订成册,1式25份。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 文本说明:文本说明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规划设计意图和内容,针对近期发展需求,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库,涵盖本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研究与工作内容、设计说明以及各类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② 规划设计图纸
(2) 展板:展示图板1 套,图纸限10张以内(但不得少于8张),A0 规格,所有展示图纸必须裱贴在轻质板上,并用阿拉伯数字在图板的左上角排序编号。
(3) 实体模型:2个,包括核心区整体模型1个,比例1:1000;核心区任一个次区域的模型1个,比例1:500。
(4) 电子文件:全部设计成果应制作成电子文件,提交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含方案演示电子文件(5分钟以内,中文配音或中文字幕),文件采用自动播放Power point格式或多媒体格式(附播放软件)。
3、 后续深化设计内容,工作时间约1个月:
中标单位在竞赛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方案的优点,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及相关部门意见完善、深化方案,形成正式成果及指导性文件。针对近期发展需求,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库。
4、 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中标单位根据竞赛组织单位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专题可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交通、慢行系统、公交系统、生态系统、绿地景观、城市雕塑、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题研究收费按国家规定标准计算,竞赛组织单位有权根据自身需求以及中标单位的专业及技术特长确定是否由中标单位承担专题研究任务。
三、 竞赛活动安排
2017年 2 月 22日— 3 月 6日:发布公告,接受设计单位报名。
竞赛设计周期约70个日历天(期间包括国际竞赛技术文件发布会及组织现场踏勘)。
四、 竞赛方式
1、 活动形式
本次活动采用公开报名的形式,通过在网上发布报名公告,公开接受国内外设计单位(包括联合体,下同)的报名。根据报名单位的设计资质、综合实力、同类项目设计经验及获奖情况、主创设计师在行业内的声望及获奖情况、其设计团队的配备、对项目的理解及初步构思等因素,择优选取3-5家设计单位正式参与本次国际竞赛。每家限报1个设计方案,正式参赛单位以外的设计单位报送的设计方案将不予受理。
2、 评审方式(最终要求以《技术文件》为准)
本次竞赛评审包括符合性审查和方案评审两个阶段。
(1)方案符合性审查
评审委员会将首先对所有参赛成果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确定参赛成果文件的有效性。无效方案不得进入方案评审。
(2)方案评审
方案评审阶段评审委员会将对有效设计方案进行方案评审,在认真研究参赛成果文件、充分讨论比较的基础上,以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排名第一的参赛方案为中标方案,其参赛单位为中标单位。
3、 费用设置
(1) 成本补偿费
经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有效方案的参赛单位,将获得竞赛组织单位支付的竞赛成本补偿费120万元(人民币,含税,下同);
参赛方案经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无效方案的参赛单位,将不能获得竞赛成本补偿费。
(2)优胜奖金
中标单位除成本补偿费外,将另外获得优胜奖金100万元。
(3)深化设计费用
中标单位深化设计费用包括完成后续方案深化、调整费用29.9万元。
(4)专题研究费用
竞赛组织单位根据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专题可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交通、慢行系统、公交系统、生态系统、绿地景观、城市雕塑、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题研究总费用不高于470.1万元,由竞赛组织单位根据自身需求以及中标单位的专业及技术特长确定是否由中标单位承担专题研究任务。
(5)费用支付方式
参赛单位所获成本补偿费、优胜奖金、深化设计费及专题研究费用(如有)以人民币支付,中国境内结算。境外单位若无法使用本单位账户收取人民币,可授权境内合法独立法人单位代收款项,由此所产生的费用由参赛单位自理。
五、 竞赛要求